谁在做减法?有巨头锐减80万头能繁母猪
2023年,面对不理想的母猪猪价行情,部分上市猪企负债累累,做减减栏是锐减其谋求生存的方式之一。巨头们的母猪减栏情况具体如何?
农财智库统计数据显示,相比2021年,做减22家上市猪企中只有6家真正减栏,锐减大部分巨头仍在稳步扩张。母猪
正邦、做减新希望、锐减天邦2年减少母猪近120万头
观察能繁母猪变化情况可以窥见猪企扩张步伐。
农财智库数据显示,比较2023年与2021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,22家上市猪企2年时间仅增加2.62万头,九游总量基本稳定在800万头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甚至有6家猪企的母猪数量不增反减,合计减少超136万头。其中,降幅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正邦80万头,新希望28万头,天邦11万头。此外,傲农生物、大北农、罗牛山减少10万头以内。
不仅如此,部分猪企还通过降低生猪出栏量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。
曾经的高猪价让猪企们开启了“疯狂圈地”扩张的节奏,出栏量增加是必然的。农财智库数据显示,对比2023年与2021年的生猪出栏量,22家上市猪企增加超5000万头。
现如今的低价,倒逼部分猪企主动缩减产能。农财智库显示,正邦、金新农2023年生猪出栏量比2021年减少超946万头。其中,正邦减少了944.82万头,金新农减少2.2万头。
减产的根本原因——缺钱
面对第三个行业亏损年,2023年上市猪企的扩张节奏出现了分化。有些猪企选择放缓脚步,到底事出何因?
业内人士分析,或许是基于以下两点主要因素。
行情持续低迷,加上饲料价格高涨,养殖成本居高不下,减产能缓解资金压力。据统计,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,15家猪企资产负债率已超过50%。
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认为,企业减产是在减轻现金流的压力,同时也是为了缓解过去几年疯狂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正如正邦自己总结的,“错判猪周期行情,盲目发展踩错了节奏,过度扩张带来反噬”。
第二,对未来预期消极。海南某大型养殖场负责人辛新(化名)在2023年淘汰了4000头母猪。“亏死了,对未来行情持消极态度,所以选择减产。”
事实上,从减栏猪企的动态中也可以略知一二。
*ST正邦2019年下半年开启大扩张步伐,2021年产能快速释放,不巧赶上猪价低迷,致使其压力倍增。虽然自2021年二季度开始踩刹车,采取精简淘汰种猪种群,清退和停建租赁、自建栏舍等措施,但也造成了上百亿的直接损失。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,负债率已高达162.61%。最终,因资金断裂,债务逾期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。迫不得已,曾经的江西猪王以易主收场。因此,缺少资金加持,产能下降是难免的。
近期,新希望大刀阔斧调整业务板块,拟转让白羽肉禽业务、食品深加工业务运营主体控股权回笼资金约42亿元,且已收到第一笔款项。此外,2023年计划要退51个租赁场,目前已经退了41个,大面积地出售川渝地区的猪场,这直接影响生猪产能。
傲农生物备受关注。截至1月14日,公司在银行、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11.42亿元(扣除已偿还部分)。不堪重负的它,无奈减产。据数据显示,2023年12月末,傲农生物生猪存栏109.73万头,较2022年12月末减少54.93%。
归根到底,减产无外乎就是缺钱!低迷行情下,资金链吃紧,做减法既体现决心,也表明对后续行情的态度。
减栏或利于2024年猪价走出低谷
减栏被普遍认为是拯救猪价的抓手,这对行业而言有哪些积极意义?
王祖力表示,减产能缓解一些供应压力,让供求关系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,减产有利于行业进入稳量提质阶段,避免内耗,降低未来市场风险。同时也有利于2024年猪价走出低谷,进入季节性常态波动阶段。现阶段猪肉供大于求、猪价低迷,避免盲目扩产,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稳定性的影响。“这也是给企业一些启示,要注重对产业和市场的科学研判,避免投资过热和急功近利,有利于行业投资回归理性。”
必须提醒的是,养猪已经进入微利时代,要趁早打消通过养猪“一夜暴富”的幻想。朱增勇着重表示,未来行业将进入微利阶段,扩张不提质将会被市场淘汰,企业未来规模或有进一步提升,但速度将会放缓。
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分享,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周期利润,约正负10%。但红利是陷阱,不能把红利当成能力和实力。逐利有风险,莫当垫背者。
不难看出,现金流告急、猪价反转又遥遥无期的形势下,债台高筑的猪企们选择主动减产。然而,要想彻底解决自身资金难题,关键还是要理性发展,努力降本增效,以成本赶超猪价,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。
【作者】曾慧玲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新牧网
- ·在雅安定档发布的电影《沉默高原》全国院线上映
- ·3月,梅州的雨真大!水足好春耕,但要注意...
- ·梅州“十大最美家庭”和“十大优秀书香家庭”评选结果揭晓
- ·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!第二批梅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名单出炉
- ·事关黄海深海渔业养殖设施,我使馆:韩国内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
- ·狠抓发展在行动丨卡莱(梅州)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落户15年实现总产值超118亿元
- ·梅龙铁路新进展!架梁通道上“最后一公里”成功打通
- ·油价调整!梅州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4.5元
- ·中国岳麓蓝天救援队在缅甸地震灾区成功救出1名幸存者
- ·守护美好生态!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举行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 主题活动
- ·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!第二批梅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名单出炉
- ·无人机无人船齐出动!梅州市水文局开展应急测报演练,守护“江河安澜”
- ·夏凤俭彭映梅会见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谭明
- ·梅龙铁路新进展!架梁通道上“最后一公里”成功打通
- ·顾家时刻安心!梅州电信“天翼看家”守护近10万家庭,让爱没有距离
- ·快快收藏!梅州发热门诊和核酸采样点设置最新情况来了
- ·免费入场!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即将开幕
- ·有条不紊备战新赛季!梅州客家中超元年目标保级
- ·重返“战场”显本色!今日,他们为抗疫一线的退役军人送上敬意与温暖
- ·喜讯!大潮高速冠名为全国“平安工程”
- ·近90%AI大模型在互联网上“裸奔”!这三重风险必须警惕
- ·险酿大祸!高速上20吨货物严重倾斜,路政人员紧急喊停...
- ·客都文化公益讲堂2022年度讲座计划新鲜出炉!奉上10份“文化大餐”以飨读者
- ·顾家时刻安心!梅州电信“天翼看家”守护近10万家庭,让爱没有距离
- ·中方是否会解除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?外交部回应
- ·爱“小家”也爱“大家”!来看第五届“梅州市文明家庭”李裕发家庭关于爱的奉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