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间奔走忙,深汕特别合作区步入“春耕进行时”
惊蛰已过,春分临近,田间全国各地进入到春耕时节。奔走别合步入民间有“春分至,忙深万物生”的汕特说法,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亦是作区如此。近日记者在赤石镇大安村、春耕鹅埠镇水美村等地看到,进行农人们在田间来回奔走,田间旋耕机轰鸣声持续不断,正联袂主演一场“人勤春早争农时”的大戏。
鹅埠镇水美村杂交水稻试验基地。
过去一年,对于深汕水稻产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。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实现“双超”,土地流转及撂荒地复耕实现两个“1万亩”。九游在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工作会议上,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明确指出,要加快杂交水稻等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。
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工作会议。
开春即冲刺,深汕特别合作区牢牢抓住春耕“黄金期”,为完成全年的稳粮保供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开荒复垦:高校专家为农授课
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要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,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,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。在赤石镇大安村的天子山公园附近,有180亩土地现已基本完成杂草清除、地块平整等工作,未来这里将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“稻海”。
据了解,该区域原本是撂荒地。去年年底,广东优稀农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优稀农业”)以价格逐年递增的标准将其承包,并进行一系列的开荒作业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水肥一体化、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正提速建设中,总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。
优稀农业商务总监吴支泽表示,受限于荒地性质,目前这180亩土地需通过种植养地作物、增施有机肥等来提升土壤肥力。而后,将进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。“相较于传统散户模式,规模化种植便于日常植保,保证既定产量的实现。同时,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促进农户增收。”
180亩土地正种植包菜等养地作物。
亮堂的教室、整齐的课桌,农民朋友边聆听边认真做笔记。在天子山公园一处会议室内,来自深圳大学的张亚光博士正在主讲课程《营养平衡与植物保护》,为当地村民带来专业、前沿的农作物耕种技术。
春耕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化作业。“我们定期邀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、深圳大学等高校的农业专家前来授课,特别是春耕时间点,技术普及很迫切也很有必要。”吴支泽说,农业小课堂受到周边大安村等地村民的广泛好评,每期参与人数可达几十至上百人。
农技小课堂。
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重心,春耕则是保证全年农业生产起好步、开好头的关键。开发撂荒地、普及新技术,深汕从备耕实际出发,为即将开展的春耕作业做足了功课。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与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全区春耕任务预计将会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,为粮食安全战略继续贡献“深汕担当”。
科学耕作:保证水稻质优量足
水稻耕作是个精细活,对各项作业的时间节点有一定要求。邱锦元来自赤石镇上田心村,是当地公认的“种植好手”。他向记者介绍,根据今年天气情况,深汕春耕将在3月中下旬逐步展开,包括育秧、打田、灌水、插秧等环节。
“备耕环节极为重要。首先,需要对土地进行打田、翻整,力求土壤足够疏松、透气。其次,要保证适量的灌水,水土条件满足后便可以插秧了。”邱锦元说,同时开展的育秧工作也十分关键,温度及水分关乎着秧苗品质。
旋耕机在进行土地翻整作业。
要想秧苗长得好,及时植保少不了。一般而言,在插秧工作顺利完成后,第五天至第七天可施加除草剂,半个月进行第一次施肥,两个月进行第二次施肥等。参照实际情况,再进行及时的植保跟进。
除了社会化春耕,新一季杂交水稻试验同样在如火如荼地筹备中。2022年9月,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(下称“广东分中心”)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,以水美村、新园村、民新村作为科研试验基地,开展新品种育种试种、优质品种示范种植、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等工作。
即将进行育苗的杂交水稻菁两优326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水美村高产稻的单季平均亩产达1200斤,创下当地最高纪录。对于新年计划,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国强也进行了分享:“今年在水美村、民新村两地推行560亩的早稻试验,包括爽两优138及菁两优326等优质品种。”大约在20天后,第一批秧苗便可以顺利下地。
受3月初两波弱冷空气的影响,广东分中心春耕试验比去年推迟了一周左右。即便如此,周国强依然充满信心。“杂交水稻试验会随着气候、环境变化进行调整,预期的培育培优目标不会有太大偏差。”
即将投入使用的机插秧大棚,未来可实现智能化育秧。
科技赋能:农机助力高效春耕
鲘门镇民新村的一处稻田内,经由插秧机高速运转,一株株翠绿色秧苗被整齐地移栽至田地间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,机械化已成为春耕关键词之一,极大地提升了耕种的效率。
每至水稻耕种季,便是优稀农业农资板块的“忙碌季”。吴支泽介绍,今年公司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中心,目的是进一步升级机械化水平及运营能力,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“植保+农机”一站式解决方案。整个深汕地区,优稀农业在植保领域占据了至少50%的市场份额。
插秧机正在作业。
“打开‘优稀农服’小程序,用户可以掌上完成农机服务的预约。”经吴支泽演示,记者在界面上看到拖拉机、插秧机、植保无人机、旋耕机等多种器械,品类相当齐全。通过农机需求填写,则能够进一步完善服务位置、服务内容、作物类型、使用时间等信息。
利用小程序上架服务,实则反映了深汕种植业具有庞大的农资需求。据悉,在去年8月的晚稻耕种期,优稀农业两个月时间内签下了300多份服务订单。待“优稀农服”完成测试并正式上线后,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。
“优稀农服”小程序界面。
杂交水稻试验细节多、要求高,同样离不开农机的高效赋能。在水美村杂交水稻试验基地,将近一公里的机耕道即将完工,建成后将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快速展开。周国强表示,无人机飞防、土壤养分检测仪等专业设备运用后,让试验稳定性有了更好地保证。
粮食增产,科技先行。在深汕的万亩稻田间,机械化生产场景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。备耕期利用旋耕机松土除草,生长期利用无人机飞防施肥,成熟期利用收割机采摘麦穗,各类农机的广泛运用,为全区水稻产业发展增加新动能、注入新活力。
无人机在进行植保飞防。
【记者】陈相成
【统筹】高永彬 黄帼蓉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- ·享界S9于广深沿江高速发生追尾事故?假!|破谣局
- ·梅州首个企业“侨胞之家”揭牌成立!
- ·两岸青年齐聚 感受客家风情!第九届台湾青年岭南行客家文化体验营在梅开营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创税收营商环境之“优” 谋经济发展之“稳”!全市税务登记户数合计13.6万户,同比增长11.65%
- ·中国造桥“神器”成就多个“世界之最”
- ·“阳光雨露”滋润“新苗”成长!我市文旅部门持续擦亮客家山歌“进校园·育新苗”活动品牌
- ·“农行杯”乡村音乐原创歌曲创作大赛评选揭晓!梅州9件作品一个单位获奖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创税收营商环境之“优” 谋经济发展之“稳”!全市税务登记户数合计13.6万户,同比增长11.65%
- ·广东出台公务用车管理新规 提升规范化科学化数智化
- ·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,市交警部门在梅城开展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引导活动
- ·梅州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工作指引:督促指导危化品企业开展反“三违”行动
- ·梅州疾控紧急提醒:揭阳市惠来县来(返)梅人员请马上报备!
- ·注意!天全境内G318线2713KM+800M(小地名:火夹沟)实施交通管制
- ·卜嘉盈梅开二度难救主,梅州客家2:4不敌山东体彩女足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丰顺政法:全力以赴保稳定 履职尽责护平安
- ·用歌声弘扬苏区精神!梅州日报策划并首发歌曲《苏区少年》引起广泛关注
- ·广东多地终于“解冻”!清明天气又要“变脸”
- ·年读书籍三百本 不愧生作梅州人——探访东中老师一家两个“广东少儿阅读之星”日常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兴宁市径南镇“茶果飘香·醉美径南”乡村振兴示范带掠影:擘画乡村锦绣图 走向幸福奔康路
- ·不设起付标准,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50%起步!梅州最新政策来了→
- ·埃及观光潜艇沉没事故已致6死21伤 遇难者均为俄罗斯籍
- ·超华科技筹划控制权变更,今日起停牌!
- ·让“梅州制造”在线上“卖全球”!我市85家企业云端参展132届广交会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蕉岭县蕉城镇:砥砺奋进践初心 党旗飘扬风帆劲
- ·四川好人张艳:身残志坚向阳而生逆境重生书写光明
- ·非凡十年看梅州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:南国牡丹结硕果 花繁叶茂写新篇